“长大”这两个字,对大家意味着什么?
“长大”就是一场和妈妈渐行渐远的单票旅程。
小时候,妈妈是我的全部,
她每天忙着送我上学、准备美食、清洗衣物。
长大后,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
妈妈默默的收拾行李目送着我离她越来越远。
工作时,梦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人忙碌不堪,
每年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成家后,忙着为孩子和家庭奔波,
妈妈在老家数着日子等我们过年回家团聚。
我们一生都在做着无数的算术题,
可是陪妈妈这一笔账我却怎么也不敢轻易去算
如果你也和我一样
平时忙着在外工作、照顾孩子,
每年也就逢年过节时候回家。
假如一年中,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妈妈,
一天在一起最多相处11小时,
若妈妈现在60岁,
假设按中国平均寿命年龄77-80岁来算,
我们还有将近20年的时间和妈妈相伴,那么
【11*7*20=1540】
【1540÷24=64】
我们实际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,
只有1540个小时,也就是64天。
64天,就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!
而这64天里,
可能还要减去出门和亲戚朋友聚会、应酬等时间,
真正能留在家里陪妈妈的时间还有多少?
世上最美好的事情,
莫过于我已经长大,你还未老,
我有能力报答,你仍然健康。
不管我们走得多远,
妈妈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牵挂
初夏
这个万物繁茂唯美丽不可辜负的好时节
迎来母亲节这个充满感恩温暖的节日
艾家人全体工作人员在此说一声
妈妈,您辛苦了!
回家陪陪妈妈好好过个母亲节!
给母亲做做艾灸
让妈妈享受健康生活,从一次艾灸开始。
每天存一份健康,长久享喜乐安宁。
老年人的体质特点
脏腑阴阳气血虚损,是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,脏腑虚损尤以脾、肾之脏最为多见。脾胃为水谷之海,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胃虚衰,精微亏乏,气血化源不足,则生命活动必然受到影响。肾为先天之本,藏真阴而寓元阳,为水火之宅,年近古稀,肾气亏虚。因此,肾虚是虚衰和老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。
脾肾虚损,在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阳气不足,尤其是在冬季,许多老年人会表现出面色淡白,精神萎靡,嗜睡喜卧,畏寒肢冷,倦怠乏力,腰酸腿软无力,肢体浮肿,小便清长等症状。
中医讲究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冬季调养,重在脾肾。人之阴阳与生俱来,须得到后天的不断补养、充实,才能维持长久。
老人的四大养生要穴
1.关元穴
关,是关闭、封藏的意思;元则是元气。
所以关元穴是“元阴元阳交关之所”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丹田”,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,更是精气化生之所。
而且足太阴、足少阴、足厥阴、任脉,三经一脉在此交会相通,从古至今,人们都将此穴置于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。
窦材在《扁鹊心书》中说每年的春秋之交,艾炷灸关元穴,每次3~5壮,则能够保持体内温煦而不畏严寒;人到30,坚持每3年艾炷灸脐下300壮,人到50坚持每2年灸脐下300壮,人到60每1年灸脐下 300壮,可保人长生不老。
2.肾俞穴
肾为人的先天之本,主要负责人体的繁衍、生长、发育。
其生功能更是涵盖了当今泌尿、生殖、运动、神经、内分泌等多个系统,人的健康与否、寿命长短与肾气息息相关。
人到老年,容易气息不畅、肾气不足,每天散步的时候,若能够双手握拳,边走边轻轻敲打肾俞穴30~50次,则能降低血压,强健体魄,改善肾功能。
每天睡觉之前,舌头抵住上腭,眼睛看向头顶,两手摩擦双肾旁俞穴,每次10~15分钟,一样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。
家庭艾灸时,温和灸此穴20~30分钟,每天1次,效果更佳。
3.足三里穴
唐 朝药王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将足三里穴称为“长寿穴”。
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,属足阳明胃经。
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,与脾经互为表里,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,所以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调养脾胃、滋补气血,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,增强人的消化、吸收、免疫功能,还能消除疲劳、防病健身、延年益寿。
怪不得在古典中足三里穴的记载最多。
艾灸时可采用回旋灸或者雀啄灸,每次15~20分钟,每天1次,坚持一段时间后,即能感觉到身体的变化。
4.三阴交穴
三阴交穴,顾名思义,是指三条阴经运行的气血交汇于此。
这三条阴经是指:脾经,提供湿热之气;肝经,提供水湿风气;肾经,提供寒冷之气。
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,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养生保健之穴。
除了每天温和灸此穴15分钟之外,还可以辅助按摩,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1分钟,之后以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底中央部位,以足心发热为佳,以达到健脾益气、柔肝养血、益肾固本的功效。
老年人施灸时注意事项
1.要专心致志,耐心坚持
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,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。对于养生保健灸,则要长期坚持,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。
2.要注意体位、穴位的准确性
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,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、自然,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、穴位,以保证艾灸的效果。
3.要注意保暖
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,在冬季要保暖,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,及时换取新鲜空气。
4.注意施灸的时间
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,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。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。
5.要循序渐进
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量,先少量、小剂量,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。
6.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喝茶或冷水或洗澡。
7.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。
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;过饥、过饱、酒醉禁灸;孕妇禁用;身体发炎部位禁灸。
8.防止晕灸
晕灸虽不多见,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、眼花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心慌、汗出等,甚至发生晕倒。出现晕灸后,要立即停灸,并躺下静卧,给饮温开水或再加灸足三里,艾灸10分钟左右。